亚洲中文在线精品国产,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香蕉,阿v天堂2017在无码,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免费视频,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新聞動態
當前位置: 首頁> 新聞動態> 行業新聞> 《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

《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

來源:人氣:2447發表時間:2019-09-25

       環保部、發改委、水利部聯合印發《重點流域規劃(2016-2020年)》。規劃將《水十條》水質目標分解到各流域,明確了各流域污染防治重點方向和京津冀區域、長江經濟帶保護重點,第一次形成覆蓋全國范圍的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在全國1784個控制單元的基礎上,《規劃》篩選了580個優先控制單元,進一步細分為283個水質改善型和297個防止退化型單元,提出了優先控制單元主要防治任務,實施分級分類精細化管理。《規劃》提出了工業污染防治、城鎮生活污染防治、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流域水生態保護、飲用水水源環境安全保障等五項重點任務,確定飲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工業污染防治、城鎮及配套設施建設、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水環境綜合治理等五大類項目,采用中央和省級項目儲備庫相互銜接、動態管理的方式推進實施。《規劃》要求從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法規、健全市場機制、強化科技支撐、加強監督管理、弘揚生態文化等方面做好實施保障。全文如下:

 

關于印發《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部、衛生計生委,國務院三峽辦、南水北調辦:

經國務院批準,現將《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確保實現《規劃》目標。

附件: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

環境保護部

發展改革委

水利部

2017年10月12日

抄送:國務院辦公廳,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財政廳(局)、住房城鄉建設廳(管理委員會)、交通運輸廳(局)、水利(水務)廳(局)、農業廳(委、局、辦)。

環境保護部辦公廳2017年10月19日印發

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

第一章水污染防治基本形勢

一、重點流域范圍及概況

(一)規劃范圍

包括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等七大流域,以及浙閩片河流、西南諸河、西北諸河。

其中,七大流域共涉及30個省(區、市),287個市(州、盟),2426個縣(市、區、旗)。總面積約509.8萬平方公里,占全國53.1%。

(二)經濟社會概況

2015年,七大流域常住人口約12.3億,占全國人口的89.7%,其中,城鎮人口約6.9億。七大流域GDP總量約60.0萬億元,占全國總量的88.7%,三產比例約為9:40:51;人均GDP約為4.87萬元,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二、水環境質量狀況

(一)地表水總體水質

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辦法(試行)》(環辦〔2011〕22號)進行評價,2015年,全國地表水總體水質為輕度污染。1940個監測斷面(點位)中,達到或優于Ⅲ類的斷面占66.0%,劣Ⅴ類斷面占9.7%,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總磷和化學需氧量。1483個河流斷面中,各流域干流總體水質為良好,達到或優于Ⅲ類的斷面比例為81.9%,劣Ⅴ類斷面比例為2.1%;支流總體水質為輕度污染,達到或優于Ⅲ類的斷面比例為68.3%,劣Ⅴ類斷面比例為12.2%。珠江、浙閩片河流、西南諸河等流域總體水質為良好,長江、黃河、松花江、淮河、遼河、西北諸河等流域總體水質為輕度污染,海河流域總體水質為中度污染。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等七大重點流域達到或優于Ⅲ類的斷面比例分別為73.4%、57.6%、86.4%、60.8%、55.8%、40.9%、43.8%;劣Ⅴ類斷面比例分別為6.8%、16.7%、4.5%、4.8%、9.5%、36.9%、11.4%。

(二)飲用水水源水質

2015年,全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中,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557個,達標水源地占92.6%,主要污染指標為總磷、溶解氧和五日生化需氧量;地下水飲用水水源地358個,達標水源地占86.6%,主要污染指標為錳、鐵和氨氮。

(三)主要湖庫水質

2015年,全國112個有考核點位的湖泊(水庫)中,達到或優于Ⅲ類的比例為72.6%;劣Ⅴ類的比例為10.4%;主要污染指標為總磷、化學需氧量和高錳酸鹽指數。2015年,開展營養狀態監測的湖泊(水庫)中,貧營養、中營養、輕度富營養、中度富營養的比例分別為14.3%、65.7%、15.2%、4.8%。太湖、巢湖藍藻水華狀況較為嚴重,全年累計面積分別為1.2萬、0.4萬平方公里。

(四)主要入海河流水質

2015年,195個入海河流監測斷面中,達到或優于Ⅲ類的斷面比例為41.5%,劣Ⅴ類斷面比例為21.5%,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總磷。

三、水污染防治成效

“十二五”期間,國務院各部門積極建立全國水污染防治工作協作機制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水污染防治聯動協作機制。各地扎實推進水污染治理工作,其中浙江省全面實施“五水共治”,山東省積極構建“治、用、保”流域治污體系,安徽省和浙江省在新安江流域實施了全國首個跨省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試點,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積極成效。“十二五”期間,重點流域達到或優于Ⅲ類的斷面比例增加了18.9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降低了8個百分點,實現《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年)》水質目標要求。完成(含調試)項目4985個,占項目總數的72.8%。截至2015年底,我國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1.82億噸,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1.97%,已成為全世界污水處理能力最大的國家之一。

四、主要水環境問題

雖然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部分區域仍存在著排放不達標、處理設施不完善、管網配套不足、排污布局與水環境承載能力不匹配等現象,部分水體水環境質量差、水資源供需不平衡、水生態受損嚴重、水環境隱患多等問題依然十分突出,與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環境要求和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環境需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一)部分水體水環境質量差

全國地表水仍有近十分之一的斷面水質為劣Ⅴ類,約五分之一的湖泊呈現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約2000條城市水體存在黑臭現象,氮、磷等污染問題日益凸顯。其中海河流域北京、天津、河北,遼河流域遼寧,黃河流域山西,淮河流域河南,長江流域湖北、貴州、四川、云南、江蘇,珠江流域廣東等地污染問題相對突出。

(二)水資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用水量不斷增長,水資源過度開發問題十分突出,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已超出了部分地區的承載能力,黃河、淮河、海河以及遼河渾河、太子河、西遼河等流域耗水量超過水資源可利用量的80%,造成部分河流斷流甚至常年干涸。長江、珠江等流域中上游地區干支流高強度的水電梯級開發導致河流生境阻隔、生物多樣性下降。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0.53,與2020年達到0.55的目標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三)水生態受損嚴重

濕地、海岸帶、湖濱、河濱等自然生態空間不斷減少,全國濕地面積近年來每年減少約510萬畝,三江平原濕地面積已由建國初期的5萬平方公里減少至0.91萬平方公里,海河流域主要濕地面積減少了83%,自然岸線保有率大幅降低。

(四)水環境隱患多

全國近80%的化工、石化項目布設在江河沿岸、人口密集區等敏感區域,水污染突發環境事件頻發;部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仍有違法排污、交通線路穿越等現象,飲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水平亟需提升;因水環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呈上升趨勢,社會反映強烈。

五、機遇與挑戰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補齊生態環境短板、實現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攻堅期,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將迎來重要的戰略機遇。《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臺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環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優化區域產業結構,加快推進綠色發展創造了有利契機;“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有利于推動跨區域生態保護、環境治理等方面協調聯動。

同時,我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任務尚未完成,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復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沒有改變,“十三五”時期水環境保護仍面臨巨大壓力,水環境形勢依然嚴峻。

第二章水環境質量改善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細化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目標要求和任務措施,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系統推進水環境、水生態和水資源保護,綜合運用政策、法規、市場、科技、文化等手段,落實流域分區的差異化要求,不斷提高水環境管理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信息化水平,確保水環境目標如期實現。

二、基本原則

(一)質量導向,系統治理

強化水環境質量目標管理,明確重點水體的質量改善目標和清單,采取科學、系統、有效的措施,突出針對性、差異性和可操作性的任務要求,系統推進水環境治理與水生態修復。

(二)分區控制,突出重點

加強流域分區,劃定控制單元并實施分級分類管理。強化水功能區水質目標管理。將含有重要飲用水水源、具有重要生態功能以及水質達標難度較大的控制單元列為優先控制單元,強化污染防治,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三)水陸統籌,防治并舉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理念,綜合運用控源減排、循環利用、生態修復、強化監管等多種手段,實施一批重大工程,開展多污染物協同治理,以防促治、防治并舉。

(四)落實責任,多元共治

各排污單位要切實承擔污染治理主體責任,加強再生水循環利用,確保穩定達標排放。地方人民政府是規劃實施和水環境保護的責任主體,要建立健全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責任體系,確保水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加強信息公開與激勵,構建全民參與格局。

三、規劃目標

總體目標:到2020年,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水質優良水體有所增加,污染嚴重水體較大幅度減少,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長江流域總體水質由輕度污染改善到良好,其他流域總體水質在現狀基礎上進一步改善。

具體目標:到2020年,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等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達到70%以上,劣Ⅴ類比例控制在5%以下。

 

 

 

 

微信

電話

咨詢熱線 0871-65169911/180 8831 4356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