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社區建設與評估導則》發布,將于10月1日起實施
由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組織編制的《生態社區建設與評估導則》(標準編號:T/CSW 0001—2025)(以下簡稱《導則》)日前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綠色經濟發展論壇上正式發布。《導則》將于2025年10月1日起實施,標志著生態社區建設邁入標準化、規范化階段。
生態社區建設是有效推進社會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互相融合、共同提升的重要舉措,也是生態文明建設落地見效的“最后一公里”。《導則》的出臺,為持續推動低碳、宜居、清潔、寧靜、和諧的生態社區建設提供了實踐創新路徑與規范化指導。
《導則》充分考慮當前中央關于基層減負和規范創建示范、評比表彰等要求,在編制過程中遵循了幾個原則:一是理念引領。緊密圍繞美麗城市和高品質生態社區建設目標,將生態文明理念和要求融入社區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和居民生活的全過程。二是系統全面。強化約束,注重引導,能夠反映社區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三是科學合規。符合自然規律和社區運行規律,滿足相關法律、制度、標準要求并響應國家政策。四是務實高效。注重實操,評估指標可量化、可操作,流程簡潔明晰,注重經驗推廣。
《導則》系統提出了生態社區建設的核心指標與評估方法,涵蓋規劃、建設、運營及持續提升社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過程,明確生態基礎設施、資源循環利用、社區參與機制等關鍵要素。針對城市、鄉村、城鎮結合部等不同類型社區,《導則》制定差異化建設標準,并建立量化評價指標體系,推動社區生態績效可監測、可考核。同時,《導則》強調居民參與和多方協作,構建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協同的治理模式。
《導則》發布后,得到了相關部門及行業專家的高度評價與認可。業內專家指出,編制生態社區建設團體標準是貫徹國家倡導建設高品質生態社區的一個創新與探索,為全國各地縣(區)域以下基層社區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提供了一個規范化、可量化,好操作的團體標準。
專家們認為,《導則》契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特別是提倡公民參與綠色、低碳、節儉、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契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在生態社區建設方面先走一步的社會團體標準,由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這樣的權威行業組織發起、倡導與組織編制;契合“美麗中國建設”大方向。《導則》契合了美麗中國建設在樣板打造和全民行動這兩大方面的落地;契合“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大方向。關于城市高質量發展,國家提出的六大目標和七大任務都在《導則》里有對應的體現。
寧夏恒泰發展集團董事長楊文斌認為:“標準為企業參與生態社區建設提供了明確的路徑與工作內容,有助于推動基層生態環境建設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北京市朝陽區國際綠色經濟協會負責人鄧繼海表示,將依托國家服貿會相關論壇發布生態社區建設團體標準,促進該標準與國際綠色經濟和社區建設規則對接,借鑒國外生態社區典型做法,全面推進我國高品質生態社區建設,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據悉,《導則》由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組織。參編單位有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寧夏恒泰發展集團、淳安縣千島湖生態社區聯合會、北京時利和生態環境有限公司、生態星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陽區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廣東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等單位。
來源:昆明生態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