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在线精品国产,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香蕉,阿v天堂2017在无码,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免费视频,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新聞動態
當前位置: 首頁> 新聞動態> 行業新聞> 綠浪涌大江 云嶺飄玉帶!瀾滄江實現全流域電力開發與生態保護雙贏

綠浪涌大江 云嶺飄玉帶!瀾滄江實現全流域電力開發與生態保護雙贏

來源:人氣:1714發表時間:2022-04-10

      全長4880公里的瀾滄江-湄公河,自青藏高原一路奔騰南下,在彩云之南蜿蜒千里,從西雙版納出境后流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5國,匯入南海。

 

      世紀之交,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西電東送”戰略的號角聲中,省委、省政府作出瀾滄江水電梯級開發、打造電力支柱產業的重大部署,開啟了瀾滄江流域水能資源開發的新篇章。

 

造福人民打造全國重要綠色能源基地

 

      2001年2月8日,云南瀾滄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成立。2002年1月20日,國家“十五”重點工程、云南省實施西部大開發標志性工程——小灣水電站正式開工建設。

 

      造福人類,筑夢江河。從小灣電站啟航,瀾滄江水電開發按照“四步走”的規劃藍圖,勇毅前行,砥礪奮進,形成“運行一批、建設一批、儲備一批”的開發格局。

 

小灣水電站 圖源:新華網

 

      2007年5月,漫灣二期30萬千瓦機組投產發電;2008年6月,裝機175萬千瓦的景洪電站首臺機組投產,并以“一年五投”刷新了同規模水電站建設速度的世界紀錄;2009年4月,緬甸瑞麗江一級電站全部建成投產,成為中緬電力合作的典范;2010年8月,標志著全國水電裝機突破2億千瓦的小灣電站全部建成投產,扭轉了云南長期以來枯期缺電、汛期棄水的被動局面,助力中國水電裝機容量躍居世界第一;2013年10月,柬埔寨桑河二級水電站正式開工建設;2014年6月,裝機585萬千瓦、泄洪功率和流速世界第一、同類壩型亞洲第一、云南省內最大的糯扎渡電站全部機組投產發電;苗尾、烏弄龍、里底、黃登、大華橋等瀾滄江上游云南段電站相繼建設投產……

 

      20余年披荊斬浪,十余座現代化大型水電站矗立在瀾滄江上,宛如一條穿越千里、串珠成鏈的美麗玉帶鑲嵌在云嶺山水間。瀾滄江云南段實現了集控10座電站、50臺機組的歷史性跨越,通過流域聯合調度,每年可減少全網棄水電量200億千瓦時以上,大幅度改善了云南以及南方區域電力結構。

 

      黨的十八大以來,瀾滄江流域水能資源開發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不斷創造新業績。目前,裝機容量已達2716.38萬千瓦,年發電量連續3年逾千億千瓦時,電量約占云南統調份額三分之一。從云南瀾滄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起步不斷壯大的華能瀾滄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成為我國最大的全流域水電開發公司,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最大的清潔電力運營商。

 

      同飲一江水,命運緊相連。瀾滄江流域水能資源開發20余年,樹立起云南打造綠色能源支柱、爭做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新時代形象,見證了彩云之南從封閉落后“末端”到全方位開放合作發展“前沿”的歷程。

 

      “十三五”期間,云南在保障履行政府間框架協議的基礎上,主動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積極增送富余水電,完成“西電東送”電量6650億千瓦時,華能瀾滄江公司完成電量2539億千瓦時,約占四成,有力支撐了云南以電力為主的能源產業躍升為全省第一大支柱產業。預計到2030年,云南最大電力外送能力將超過5000萬千瓦,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綠色能源基地之一。

 

筑牢綠色發展 釋放不竭動能

 

      20年久久為功的生態保護與20年全流域梯級開發相伴相生,瀾滄江上構建起一道亮麗的綠色生態網絡,生態保護防線不斷筑牢,綠色發展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日益擴大。

 

      堅持科學規劃引領綠色發展。為保護生態,取消了原規劃的果念、勐松兩個梯級電站,科學避讓“三江并流”世界遺產地、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滇金絲猴自然保護區、鹽井鹽田歷史遺跡等重要生態區域,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生境。瀾滄江干流共留出天然河段305.2公里,占總長度的19.3%,成為全流域整體保護、開發協同最優的典范。

 

      立體生態保護帶動綠色發展。全流域電站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統籌增強生態系統循環能力、維護生態平衡。聚焦瀾滄江生物多樣性內在規律,強化上下游、跨緯度、干支流等不同區域生態綜合治理,在支流保護、高壩過魚、珍稀動植物保護等生態建設中筑起一道多層次立體化跨緯度生態保護屏障,建成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高地。彰顯水電發展生態含量,鑄就綠色能源走廊,構建生態監測、物種保護、機制創新的“三位一體”生態保護綜合治理方式,在國內率先建成全流域環境監測數據庫,移栽保護珍稀植物10萬余株,放流瀾滄江土著魚類1000萬尾,建成動物保護點3處,狹域植物保護管理新模式開創國內先河,實現了水電開發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強化協同共治,凝聚生態保護合力,深化全流域環保協同,優化布局環保措施,實現環保平臺共建、措施互補、技術互學、企地共治,凝聚生態保護整體合力,所形成的全流域立體多層次生態保護方式對綠色電力開發起到了典型示范帶動作用。

 

功果橋電站魚類增殖站 資料圖

 

      企地共建共享升華綠色發展。圍繞實現“保基本、利長遠”的庫區可持續發展,瀾滄江梯級電站建設中不斷創新移民安置發展方式,移民年收入增長1.5倍;建立“企業-政府-農戶”合作社,解決移民就業超10萬人次,移民人均年收入超2.2萬元。創建“單點攻堅、整體推進”精準幫扶方式,采取產業、科技、消費、結對、智力“五維幫扶”措施,瀾滄江流域電站共投入扶貧資金超22.4億元,助力31.67萬人脫貧。實施“百千萬工程”單點攻堅,主動解決周邊25個縣11萬群眾民生難題;開展精準幫扶,助力云南4縣拉祜族、佤族兩個“直過民族”整族脫貧,云南、西藏共231個貧困村、20余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出列,建設“全流域多民族綠色生態和諧社會”,華能瀾滄江公司成為推動地方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龍頭、決戰脫貧攻堅的骨干、央企擔責有為的典范。

 

      跨境國際合作拓展綠色發展。20年來,瀾滄江流域水能資源開發創造了全鏈條綠色發展“走出去”經驗,并將生態文明領域合作作為共建“一帶一路”重要工作,華能瀾滄江公司海外項目從可研設計到建設運營全程均采用中國綠色發展理念、技術和標準,推進綠色基建、綠色能源全鏈條“走出去”,主動增設境外首條仿自然生態魚道,因地制宜建成亞洲最長的環境友好型柬埔寨桑河混合壩。同時,堅持創新驅動實現跨境高質量發展,首創我國境外大型水電BOT、“一廠兩網、兩國調度、境外大用戶直供”、跨境電費人民幣結算等模式,實現國際協作、互利共贏,助力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加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創新智能建造 統籌推進“雙碳”

 

      瀾滄江流域水能資源開發的創造性實踐,是中國水電從“跟跑”到“領跑”世界水電建設的生動縮影。

 

      自主科技創新驅動綠色發展。通過一步步突破300米級高拱壩、超高土石壩、高碾壓混凝土壩等壩工技術瓶頸,瀾滄江上建成小灣、糯扎渡、黃登等國際里程碑工程,引領世界筑壩高度提升100米、巨型水輪發電機組技術提升100米水頭;首創數字大壩綠色智能筑壩技術,研發70萬千瓦水電機組全國產數字控制系統,開啟中國水電“數字、智慧、綠色、自主”時代;在景洪電站發明世界首創、中國原創的水力式升船機,實現大船坐水能“電梯”過壩,為世界高壩通航提供了全新、綠色的技術選擇;突破并掌握一套環保核心技術,創立高壩分層取水新方法,成功增殖11種珍稀土著魚類;攻克世界提升高度第一的升魚機技術,小魚乘坐生態智能“電梯”全程無干預過壩,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理念,成為世界水電多項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產業鏈“鏈長”。

 

糯扎渡水電站  新華社 發

 

      智能建造運營賦能綠色發展。瀾滄江梯級電站推行生態設計,研究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型的樞紐布置最優方案,促進工程與自然和諧統一。推行綠色低碳施工,投入清潔能源施工機械超70%,棄渣資源化利用率超半,集約交通、物資等多工程共用共享,實現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生態環保有機統一。推行智能建造,建成“數字小灣”、首創糯扎渡“數字大壩”、升級“智能黃登”,不斷開啟世界水電智慧建設新局。推行綠色運行,建成世界領先的全流域梯級電站遠程調度控制系統,超2000萬千瓦裝機實現遠程集控,超半數機組實現無人值班,減少全網年棄水電量超200億千瓦時,枯水期出境流量翻番,2016年向下游國家應急補水126億立方米,實現了防洪、發電、生態、航運等綜合效益最大化。電站建設獲國際里程碑工程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4項、技術發明獎1項、國家優質工程金獎2項、菲迪克獎2項、詹天佑獎2項,推動中國水電成為“國家名片”,帶動世界水電開發建設提升至全新高度。

 

      云南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區域,進入新發展階段,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為美麗中國增添光彩,這既是云南的歷史使命,更是滿足各族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迫切需要。

 

      開拓者,以奮進而前其荊楚;繼往者,當復行而新其舊路。

 

      放眼未來,瀾滄江流域水能資源開發將以大系統觀統籌推進梯級巨型水電集群最優發展,把一座座電站建設成為服務國家戰略、保障能源安全的紅色基地、提供清潔能源電力的綠色基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的藍色基地,讓“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為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統籌好保護和發展,水電與新能源并重,推進“綠色能源全鏈條走出去”,構建“流域統籌、自體造血、滾動發展、國內國際協同”的高質量發展格局。以大生態觀實現水電開發與生態人文相融共促,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構建多層次立體化跨緯度生態環保體系和企業與地方和諧共享發展模式,形成水電開發-興邊富民-生態環保綠色良性循環,建設全流域多民族綠色生態和諧社會。以大工程觀推動重大水電工程高質量發展,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以干好世界級工程的大思維、大手筆,緊密融合生態、技術、社會、經濟建設,催生材料、設備、設計、施工、管理等全鏈條不斷迭代升級,形成瀾滄江全流域規劃引領強、科技創新賦能強、智慧建造水平強、生態環保責任強、國際開發實力強及共享發展成效優的“五強一優”綠色能源開發保護新局面。到2035年,力爭實現運營規模 5000萬千瓦,再造一條“瀾滄江”。

 

來源:云南省生態環境廳

微信

電話

咨詢熱線 0871-65169911/180 8831 4356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