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經濟制度理論閃耀著科學真理的光芒
實踐的沃土必然催生理論的碩果。基于中國的偉大發展實踐總結形成的習近平經濟思想特別是其中的經濟制度理論,不僅系統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建設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還深入回答了什么樣的經濟制度才是管用有效的制度、怎么樣建設管用有效的經濟制度等世界各國普遍關心的經濟制度建設的根本性問題,具有回應時代之問、破解全球發展難題的普遍世界意義,為人類社會探索更先進更有效的經濟制度貢獻了中國智慧,閃耀著科學真理的光芒。
這一科學理論,深刻指明經濟制度要在立足本國國情和發展實際基礎上博采眾家所長,既不能封閉僵化也不能照搬照抄別人。縱觀世界,各國國情不同,并不存在完全相同的經濟制度,也不存在適用于一切國家的經濟制度模式。即使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因為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等不同也存在不同的經濟制度模式,有學者把美國、英國等國家的制度稱為盎格魯-撒克遜模式,德國、法國等國則是與之不同的萊茵模式。如果無視本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等因素,認為存在經濟制度上的“飛來峰”,拿過來用就可以,結果往往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甚至把國家前途命運葬送掉,這樣的教訓比比皆是。當然,這也并不意味著其他國家的制度模式不能借鑒。一定歷史階段成功的經濟制度既蘊含著獨特性,也蘊含著普遍性因素,是各國人民在實踐中探索形成的人類文明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之所以管用有效,是因為這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演化的結果,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結晶,也是充分吸收借鑒世界各國優秀制度的成果。一方面,這一制度充分體現科學社會主義原則,另一方面,這一制度充分吸收了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經濟制度的合理因素,同時還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充分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精華和制度智慧。

這一科學理論,深刻指明管用有效的經濟制度必須處理好政治與經濟、效率與公平、民主與集中、勞動與資本、自主與開放等問題。當前,一些國家內部增長與分配失衡、資本與勞動對立、政策短視等問題日益突出;有的發展中國家則依附于西方發達國家,喪失獨立自主發展權。產生這些問題的背后,很大原因與經濟制度有關,沒有處理好政治與經濟、效率與公平、民主與集中、勞動與資本、自主與開放等問題。比如,有的國家的經濟制度就是為特定資本利益集團所安排,必然破壞社會公平、損害廣大勞動人民利益,拉大貧富差距;有的國家的經濟制度設計只講形式上、程序上的民主,忽視必要的集中和政策執行力,結果就是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經濟政策來回“翻燒餅”,遲滯國家發展;有的發展中國家則在新自由主義“全面私有化”、“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等思潮影響下,把關系國家命脈的行業產業交給國際資本壟斷集團,后果就是仰人鼻息、任人擺布。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能夠有效整合多元主體利益訴求,保障當前利益同長遠利益相結合、局部利益同整體利益相一致,確保宏觀政策不為任何特殊利益集團所左右,發展戰略保持長期穩定,既有利于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又有利于促進效率和公平有機統一、不斷實現共同富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動態過程,必然隨著實踐發展而不斷發展”。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時代的巨變必然要求持續推進經濟制度創新,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發展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經濟制度體系。要深刻領悟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經濟制度理論,不斷將其中的規律性認識轉化為能動的經濟體制改革實踐,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中國經濟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提供堅強保障,也為世界現代化探索更先進的經濟制度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求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