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多措并舉抓實生態保護修復監管
“云南省生態環境廳高度重視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工作,2023年8月,將廳機關內設機構進行了調整優化,整合了原‘生態文明建設處’與‘自然生態保護處’職能,設立了‘生物多樣性保護處’和‘生態文明建設和自然生態保護處’。2024年7月,又對兩個處的職能職責進行了充實調整。”日前舉辦的云南省自然生態保護工作培訓班上,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趙子杰介紹了云南立足實際挖潛創新、多措并舉抓實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工作已取得的積極成效。
云南肩負守護美麗中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的重任,守護好這方藍天、青山、碧水、凈土,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云南,更是云南生態環保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一年來,在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云南省的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力度持續加大,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成效明顯,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鞏固提升,生態安全工作協調機制穩步運行,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扎實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探索成效初顯。
在持續加大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力度方面,云南省堅決扛起生態保護修復監管政治責任,加快完善監管體系、不斷健全制度標準、加強監測評估、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堅守生態安全底線。集中解決一批“老大難”歷史遺留問題,圓滿完成2023年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任務。自然保護地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工作進一步強化,制定并嚴格監督落實《云南省地方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成效評估規范(試行)》,從嚴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優化完善自然保護地和生態保護紅線人為活動問題線索、實地核實、處理整改等信息化臺賬系統。同時,生態修復監管工作進一步強化,組織開展“山水項目”生態環境保護成效評估,加強對礦山、林地及草地等生態修復工程的日常生態環境監督,組織開展云南省第五次生態狀況變化調查評估,推進云南生態保護修復綜合監管平臺建設。
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方面,云南省基本構建了生態文明建設總體制度,累計完成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事項170余項,逐步健全了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逐步完善了生態環境治理制度,建立完善了空間管控制度,進一步完善了生態環境督察執法制度,有效落實了生態環境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了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健全完善了生態保護補償制度。
在鞏固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方面,云南省堅持高位推動,深化拓展COP15成果,統籌推進《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任務落實落地。更新發布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宣傳推介亮點紛呈,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任務實施取得實效。
截至目前,云南省共有20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9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省共有40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024年,云南省各地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申報的積極性較以往有較大的提高,擬申報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地區共有16個,擬申報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的地區共有11個,擬申報數量是最多的一年。
在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方面,云南省全力推進九湖流域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和核算結果應用探索。聚焦九湖流域,確定核算范圍;聚焦目標任務,建立工作機制;聚焦九湖特點,優化核算體系;聚焦生態產品,形成核算成果;聚焦核算結果,探索價值轉化。目前,已起草了云南省地方標準《高原湖泊流域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技術規范》《生態產品總值核算技術規范》,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作為監管指標納入云南省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指標體系,將九湖GEP核算結果作為九大高原湖泊地區政策性補助測算因素,并積極在滇池、洱海等流域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
下一步,云南省各級各部門將牢牢盯住薄弱環節,持續加大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力度,深入扎實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全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統籌管理,全力抓好生態安全工作,高質量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積極探索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高質量做好項目前期工作,為守護美麗中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云南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來源:云南省生態環境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