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積極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標準化提升工程
“云南省市場監管局協同相關省級部門,持續健全標準體系,強化標準實施與監督,為推動云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10月14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第五十五屆世界標準日云南省強化標準引領助推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聞發布會,云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錦林介紹了云南省以標準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建設、以標準引領產業綠色轉型升級等情況。
以標準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建設邁出新步伐
云南省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標準化提升工程,積極開展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污染防治和廢棄物處置等標準化工作。
一是著力加強碳達峰碳中和標準支撐。在全國率先發布《電力交易用戶綠色用電溯源方法》,創新應用區塊鏈技術追溯用電企業電力來源,累計溯源綠色電量2645億千瓦時,進一步促進了綠色電力供應和消費。制定“使用中電子式交流電能表在線校準規范、更換實施規范”,以“數據抽檢”代替“實物抽檢”,每年節省費用3億元,減少塑料、金屬消耗和電子垃圾700多噸。
二是著力提升生態系統建設和保護標準水平。加強珍稀瀕危、極小種群物種保護以及高黎貢山、哀牢山等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標準研制,發布《亞洲象野外救助技術規程》《滇金絲猴飼養繁育技術規范》《綠孔雀檢疫技術規范》等20項野生動物保護地方標準。發布《滇池湖濱濕地 建設規范》等7項地方標準,為滇池流域濕地設計、建設、監測、管護等提供了技術支撐。支持云南順豐洱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建立、實施循環經濟標準體系,對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等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被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作為典型模式在全國推廣。
三是著力強化綠色消費標準引領。發布《餐飲節約實施指南》等8項地方標準,涵蓋了餐飲外賣、食堂、旅游、農村集體聚餐等領域,對餐飲節約管理、打包、回收處理等提出技術要求,為制止餐飲浪費提供了規范和指引,被市場監管總局作為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
以標準引領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彰顯新作為
云南省聚焦服務業高端發展、產業鏈供應鏈提升等領域,突出稀貴金屬等資源二次循環利用等重點,研制先進實用的地方標準,著力提升現代產業標準化水平。
一是圍繞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推動能耗排放技術標準升級,參與起草《煉化行業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等16項國家標準;強化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實施,發布《綠色汽車維修企業評價技術規范》等10項地方標準;加大回收循環利用標準供給力度,發布實施《磷石膏無害化處理用于礦山廢棄地生態修復回填技術規程》等6項地方標準,立項研制《有色金屬新材料回收》等40項地方標準。
二是圍繞產業優化升級,在全國率先發布文旅融合標準《云南省文化和旅游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促進全域旅游提質增效;發布《區塊鏈 跨境貿易電子認證服務應用指南》等地方標準,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標準有效銜接;立項研制《光伏發電項目碳足跡評價技術規范》等地方標準,促進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
三是圍繞鄉村振興,構建全要素、全鏈條、多層次的現代農業標準體系,發布農業類地方標準1864項、團體標準195項;在花卉行業開展企業標準“領跑者”工作,引導企業主動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制定嚴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促進產業轉型升級,2023年,全省花卉標準化種植面積195.3萬畝,鮮切花產量189.7億枝、較2021年底增長17%。
來源:昆明生態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