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丨生態環境部7月例行新聞發布會聚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
7月26日,生態環境部舉行7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主題聚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徐必久出席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

劉友賓首先通報生態環境部近期重點工作進展:
01、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成立
近日,經黨中央批準,在生態環境部成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7月7日,生態環境部舉行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成立大會。研究中心是學習研究宣傳黨的創新理論的重要陣地和平臺。具體職責主要是制定工作計劃和管理制度,確定研究方向和擬定發展規劃,統籌推進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宣傳、理論研究、制度創新和實踐轉化等相關工作,負責聯系生態文明建設相關部門和單位。
02、上半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今年上半年,環境空氣質量穩中向好,全國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9%。臭氧濃度為1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全國優良天數比例為84.3%,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下降原因主要是3月幾輪境外源為主的強沙塵天氣過程拉低了優良天比例。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上半年全國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81.7%,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1.9%,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全國土壤環境、自然生態狀況總體穩定,輻射環境質量狀況良好,全國城市聲環境質量達標率同比上升,生態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
03、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行平穩
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啟動儀式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出席啟動儀式,并宣布交易正式啟動。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年覆蓋約4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截至7月23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總成交量483.30萬噸,總成交額24969.68萬元。總體來看,全國碳市場啟動上線交易以來,市場交易活躍,交易價格穩中有升,市場運行平穩。
04、“公轉鐵”工作有序開展取得顯著成效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強化工礦企業環保監管,對采用鐵路運輸的生產企業給予支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重點區域推動大宗貨物“公轉鐵”工作。2020年,全國鐵路累計貨運量44.58億噸,同比增長3.2%,比2017年累計增加8.4億噸,增長22.8%,保持了四年連續增長。2021年1-5月全國鐵路累計貨運量19.57億噸,同比增長13.5%。2020年已建成或開通鐵路專用線共計81條。今年全國推進的鐵路專用線約698條,目前已建成或開通53條,在建165條。
徐必久介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相關情況:
7月14-20日,已經完成督察反饋,8個省區正在組織制定整改方案并推動整改落實。這批督察著重把握政治方向,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件辦理情況作為重中之重。堅持問題導向,嚴字當頭,動真碰硬,查實了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高度關注嚴格控制“兩高”項目,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落實情況,基礎設施建設等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突出短板問題。截至6月底,受理轉辦的2.9萬余件群眾舉報,已辦結或階段辦結約2.79萬件。集中曝光40個典型案例。下一步,將持續開展第二輪督察,不斷深化專項督察,繼續抓好生態環境警示片的拍攝制作,切實推動督察整改。
媒體問答
新華社記者:請問第二輪第三批督察發現的問題整改得怎么樣,后續工作還有哪些安排?
徐必久:第二輪第三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對2.9萬余件群眾舉報問題,現在已經辦結或階段辦結約2.79萬件。曝光的40個典型案例,一些地方已立行立改,有些正在加快推進整改。督察報告指出的所有問題,已經向地方進行了反饋,地方正在抓緊制定整改方案。對后續整改:一是指導地方科學制定督察整改方案。二是要督促抓好整改方案落實。三是建立整改保障機制。同時,正在研究制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規定》。
澎湃新聞記者:從這次反饋意見來看,不少地方都發現了“兩高”項目盲目上馬的情況,請問把“兩高”項目納入督察重點是什么背景?督察工作如何限制“兩高”項目的盲目上馬?
徐必久:如果任由“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后果會很嚴重,一是直接影響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二是直接影響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能源結構調整。三是直接影響環境空氣質量改善。“十四五”開局之年,一些地方在盲目上馬“兩高”項目方面沖動還很強烈,有大上、快上、搶上、亂上的勢頭,必須堅決遏制。第二輪第三批督察將嚴控“兩高”項目盲目上馬作為查處的重點,同時,這也是今年拍攝的長江警示片、黃河警示片的重點。
科技日報記者:從這次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公布的一些典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問題是在之前已經多次通報過的,對于這種情況督察之后會有什么樣的整改落實措施?
徐必久:自2015年督察試點以來,累計受理轉辦群眾舉報23.7萬余件,絕大多數已辦結或階段辦結。第一輪督察及“回頭看”共明確的3294項整改任務,已完成3067項。第一輪督察及“回頭看”移交509個責任追究問題,問責黨政領導6000多名。但一些地方和部門也存在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裝整改的問題,有整改反彈的問題,也有整改不到位問題。對督察整改不到位的,我們會緊盯不放,對曝光的典型案例,我們后期會邀請中央媒體持續跟進報道,直到問題解決。
封面新聞記者:第二輪第三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曝光40個典型案例,請問典型案例的選取標準是什么,這些典型案例有什么特點,另外采訪中發現地方對典型案例曝光問題更加重視,請問生態環境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徐必久: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是堅持嚴的基調,堅持問題導向,公開曝光典型案例,有利于傳導壓力,更好地推進工作。緊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和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聚焦長江大保護、碳達峰、碳中和等重點工作,查實曝光一批盲目上馬“兩高”項目、違法采礦采石、侵占保護區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首次采取“文字+圖片+視頻”的方式,有圖有影有真相。每個案例層層審核把關,確保案例經得起多方的檢驗。邀請40多位媒體記者,深入一線,撰寫了大量有溫度、有深度、有力度的報道。充分發揮警示震懾作用,推動地方真抓、真干、真落實。
大眾日報海報新聞記者:我們梳理發現被通報的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都是當地的納稅大戶,不管群眾反映怎么強烈,但是重點問題總是得不到解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通過督察來平衡發展與保護之間的關系?
徐必久:督察不是發展的對立面,而是發展的助推器。從近幾年實際看,督察的成效正在顯現。一批違反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項目被叫停,一批綠色產業加快發展,一批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一批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得到實施,有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下一步,將在前端立足解決思想認識問題,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在中端立足機制建設,推動地方建立生態保護長效機制;在后端立足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緊盯問題整改,加強信息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北京青年報記者:在之前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當中出現了督察組的行程被泄密的問題,剛剛結束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當中,第五督察組剛開始出現了車牌被泄密的現象,很多地方可以提前準備,用提前整改的方式來應付督察,敷衍整改,請問對于這樣的問題我們一般怎么處理,在今后督察當中如何防止這些問題再發生?
徐必久:對于督察查實的問題,在進駐前兩三個月,就開始了問題摸排,固定問題線索、證據鏈。不僅僅只有傳統手段,還會通過個別談話、資料查閱、走訪問詢等方式來了解,大尺度、長時間的衛星遙感解析,無人機航拍以及快速檢測等手段來分析一個地方的情況,能夠迅速準確查明問題。總體來講,有關地方和單位高度重視督察,積極主動配合,認真抓好整改,但也有一些單位存在弄虛作假問題。對于弄虛作假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嚴肅查處,嚴懲不貸。
南方都市報記者:中國日前正式接受了《〈蒙特利爾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并將于9月15日生效。請問我國接下來在履行修正案和氫氟碳化物管控方面有哪些安排?
劉友賓:《〈蒙特利爾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將于2021年9月15日對我國生效(暫不適用于香港特別行政區)。我們將會把氫氟碳化物(HFCs)管控納入國內法律法規體系。將HFCs削減計劃納入《中國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國家方案》。建立和實施HFCs進出口許可證制度。研究出臺三氟甲烷(HFC-23)管控政策。
央視財經記者: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制度確立實施以來,督察的范圍不斷擴大,請問接下來在制度上還會有哪些創新?
徐必久:“十四五”以來,中央對督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完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我們將進一步完善督察體制機制,目前中央和省級兩級督察體系已基本建立。進一步夯實督察法治基礎,適時通過制定黨內法規的形式來固化一些新的要求和成熟的做法。正在研究制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規定》,將進一步夯實各方面的整改責任,形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督察管理閉環。不斷加強隊伍建設,提升素質本領,錘煉過硬作風。
路透社記者:據悉,歐盟正研究制定碳邊境稅相關方案,涉及鋼鐵、鋁、水泥、電力等。請問生態環境部對碳邊境稅有何看法?中國是否也在研究碳邊境稅問題?
劉友賓:碳邊境調節機制本質上是一種單邊措施,無原則地把氣候問題擴大到貿易領域,既違反WTO規則,沖擊自由開放的多邊貿易體系,嚴重損害國際社會互信和經濟增長前景,也不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的原則和要求,特別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等原則,以及“自下而上”國家自主決定貢獻的制度安排,助長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之風,會極大傷害各方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性和能力。中方始終認為,多邊主義是解決全球性問題的唯一出路。面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各國是命運共同體,應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和國家自主決定的制度安排,通過更廣泛的全球合作,采取符合各自國情的氣候行動,攜手應對氣候變化。
南方周末記者:此前生態環境部表示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碳達峰碳中和等將納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請問目前工作的進展如何,現階段的突出問題是什么,未來有何計劃?
徐必久: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國家重大戰略,是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職責所在,也是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題中應有之義。一是將例行督察和警示片的拍攝緊密結合,做到問題共享,成果共用,也將大家關注的問題都納入進來。二是把盲目上馬“兩高”項目、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關注的重點。三是查處一批問題,向社會公開。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已啟動一周多的時間,請介紹一下這一周多來的運行情況?剛才您介紹,全國碳市場下一步還將擴大行業覆蓋面,請問有沒有具體的時間表?哪個行業或哪幾個行業有可能率先進入?
劉友賓:7月16日,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正式啟動,發電行業率先試水。生態環境部已委托有關行業協會研究提出符合全國碳市場要求的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建議,將按照“成熟一個、批準發布一個”的原則,進一步擴大碳市場覆蓋行業范圍,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引導氣候投融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來源:生態環境部

